织密“六项机制”防护网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龙岩水利高质量发展
龙岩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瑞春
安全生产是水利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市水利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运行环境日益复杂,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面临新挑战。水利部创新提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为我们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安全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龙岩市水利系统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并将其作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标本兼治之策,持之以恒抓紧抓实。
一、深化认识,以“六项机制”构建安全发展新格局
(一)“压实责任”是根本。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充分发挥局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履行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采取“四不两直”、专项督查、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压紧压实水利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筑牢安全屏障。
(二)“风险查找”是基础。聚焦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部位,紧盯在建水利工程、水库、水电站、病险水库等,将构建“六项机制”、强化风险管控情况作为落实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风险隐患“底数清、情况明”。2025年上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防汛备汛和安全度汛等水利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发现问题隐患452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研判预警”是关键。定期召开局党组会议、安全生产季度专题会议等,传达学习全国、省、市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部署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上半年我市各地水利系统安全风险指数均低于1,远低于低风险区指数小于5的指标,风险识别、研判和预警能力高效精准,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
(四)“防范处置”是核心。聚焦五一、端午、中秋、两会等重要节点,抓实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结合各节点特点,深入排查防范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为企业安全生产和群众平安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从持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和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线上线下“安全生产月”宣传,群众参与达1.2万人次,再到水利工程项目专班下沉督导,都是将防范关口前移、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的生动实践。
二、强化落实,推动“六项机制”在闽西大地落地生根
(一)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制定《龙岩市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试点创建实施方案》,优选何家陂水库等8个项目先行先试。通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驻点指导,何家陂水库已率先完成试点建设任务,为全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狠抓落实,提质增效。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等多方面措施,确保生产环节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目前,全市水利行业有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施工企业6家,二级28家,三级45家。
(三)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持续用好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推动风险动态管控与远程监督,提升监管的敏锐性与穿透力。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水库监测预警系统改造完善及全覆盖项目第二期工作,预报精准度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市、县水利部门共发布山洪灾害预警预报37期,做到精准“叫应”。
三、久久为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入总结“六项机制”试点经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在全市全面发动推广,逐步推动“六项机制”覆盖全市所有水利工程和生产经营单位,引导全市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在“实”字上见成效。强化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对今年省、市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细化整改方案,责任到人,明确措施、时限,整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均严格落实空库运行,监控设施均已接入省水利厅安全监测平台,安全隐患已得到有效处置,正全力推进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三)在“融”字上做文章。推动“六项机制”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程标准化管理等深度融合,加强统筹协调,提升专业化、制度化发现隐患能力,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系统性、机制性治理举措,形成制度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责任重于泰山。龙岩市水利系统将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细织密“六项机制”安全生产防护网,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闽西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岩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